
Mindfulness Sharing #2
近年市場變化頻密而且大幅度,企業老手都要有「新牌仔」的心態,將「舊事」沖走,繼續學習、提起熱誠,準備好 ABC (Attitude 態度, Behaviours 行為, Competence 能力) ,繼續在崗位上發光發熱!
你有「入錯行」嗎? 程衞強 Victor Ching註冊及特許心理學家,轉截自Recruit 2020年 九月
這陣子,一眾畢業生都忙於找工作。作事業抉擇時,怎樣才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呢?要考量的元素當然有很多,這次先分享一下性格與擇業。
很多時,人力資源人員會利用心理測評工具(當然要事先接受培訓並考取有關資格)來作出不同決定,包括招聘、培訓及發展、晉升、調遷等,務求透過科學方法來為企業作出更合適的人事決策 。
身為心理學家,我們也會使用不同的心理測評工具。很多朋友也有疑問,有人似乎「做嗰行厭嗰行」,有人接受心理測評後,很懊惱自己「入錯行」或「揀錯科」,那究竟,「入錯行」或「揀錯科」可以怎處理呢?
從企業角度來看,挑選合適人才、安置人才在合適位置、因應其才能提供合適發展機會等,這是理所當然的。我們知道,個性(Personality)很多部分都是先天的,雖然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改變,但改變需要很大的力量,在商業運作上並不划算。後天可以培養的,是心態、技能、知識等。
從個人角度來看,說自己「入錯行」或「揀錯科」,實在令人充滿無力感。當然,最理想是在選擇主修科前,先向事業發展導師諮詢一下,按自己個性、興趣及才能而選擇學科。因此,近年學校積極發展生涯規劃,為學生提供意見。
可是一些像我一樣的「老鬼」,那個年代豈有甚麼生涯規劃!「揀錯科」、「入錯行」又「有咩路可以行」?其實不必太灰。每個行頭也有很多不同的工作種類,舉例說,有朋友選擇了工程相關學科,卻發現自己個性其實很「social」,那可以做工程界的Sales呢!既要知道機械的理論,又要經常與客戶交流,可以將專業知識及個性都發揮出來。又舉一例,有朋友選擇了教學相關學科,卻發現自己喜歡對數字多過對人,那可從事研究工作,研究教學方法而非直接教學。又或者如我一樣,第一個學位選修了HR,之後發現自己「太多口水」,而極度討厭面對細節,如果做傳統的HR,下場一定慘無人道……
說了這麼多,無非想指出,根本沒有「揀錯科」這回事,只要用心留意,當然再配合自己一點點努力,每個人都可以創出一片空間。
文:程衞強
註冊心理學家(香港心理學會)、特許心理學家(英國心理學會),現時主要從事培訓及顧問工作,並提供心理相關服務,同時亦為大學客席講師及營運不同生意的斜槓族人。
暫無評論